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3240期 >> J03版 芳草地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由《红楼梦》看生活中的计时表达 古诗鉴赏 盛事共欢“庆” “一筹莫展”还是“一愁莫展” 楹联赏析 广告 编辑


古诗鉴赏


古诗文网

2021.11.23

  

  古诗鉴赏

  

  →霜月

  霜月

  [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释:

  楼高:一作“楼南”。这里采用《全唐诗》版本。

  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素娥:即嫦娥。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霜月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就在于将原本无形的月光与寒霜,描绘成有形可感的样子,展现了诗人奇特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初次听闻征雁之声,却听不到蝉鸣阵阵。这是从“听觉”来写暮秋时节,大雁南翔,大地上万籁俱寂,一片肃杀之气。此处用“有声征雁”,为下文青女、素娥“无声之斗”作衬托,显得“月中霜里”更加寂静。

  站在百尺楼高远眺,只见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这是从“视觉”来写暮秋时节水天相接的绝妙景色。站在高楼之上,才能远眺大雁与水天,才能看青女、素娥相互“斗婵娟”之妙趣。

  前两句总写霜降时节的“白昼之美”,后两句则着重写霜降时节的“夜晚之美”。

  霜神青女和月神嫦娥都耐得住寒冷,在寒霜里,在月光中,争艳斗俏,一比高下。这两句通过拟人手法,描绘出霜、月各自的高洁冷艳之美。

  一个“斗”字,正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一“闹”字,此字一出而全诗皆活。

  征雁南飞看似动景实则是静谧的,霜月耐冷看似静景实则是热闹的。不经过“青女”“素娥”的精彩比斗,霜、月的高冷孤寂的品性则难以表现。

  一般诗人只能看到霜月之美、之冷、之艳,而李商隐则看到了霜月之可爱、之迷人、之情趣,让原本没有生命的霜月活灵活现呈现在读者面前,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

  夜寒孤清之时,不妨感受一下李商隐那深情绵邈的诗句,感受他笔下那一片奇妙绝伦的艺术世界。

  古诗文网

(全文共757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