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3739期 >> J01版 芳草地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这首校歌“出圈”啦! 责编


这首校歌“出圈”啦!


岚城小学校歌《岚韵霞光翰墨香》蕴含浓厚的海坛历史文化,同学们演唱的MV在网上火了

融媒体记者 陈文玲 余小燕 林君斌

2023.04.18

  

  这首校歌“出圈”啦!

  

  校长翁绳乐(左四)、词作者林华(左五)和学生共唱岚城小学校歌。

  □融媒体记者 陈文玲 余小燕/文 林君斌/摄

  “君山巍,岚岛蓝,天章霞屿办学堂。

  斯斋立说十可知,文以载道百年扬……”近日,岚城小学的校歌MV《岚韵霞光翰墨香》在网络上火热传播,“出圈”了!

  歌词既蕴含浓郁的“海坛味”,又折射出深厚的岚岛历史文化,同时将岚城小学的人文精神巧妙融入。歌词句句押韵,歌曲旋律轻快,唱起来朗朗上口,同学们说校歌优美,百唱不厌。这么有韵味的歌词创作者是谁呢?歌词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本周,我们走进岚城小学一探究竟。

  

  这首校歌“出圈”啦!

  

  《岚韵霞光翰墨香》歌谱(岚城小学供图)

  平潭采风写歌词

  以歌载梦海坛精神声声不息

  岚城小学校门上镌刻的校训“岚韵博雅、致远撼城”十分醒目。谈到校训,岚城小学校长翁绳乐说:“学校需要博雅书香,同时需要教学相长、笃行致远的精神,我们学校的校歌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校歌则是校园文化浓缩的精华。”《岚韵霞光翰墨香》的词作者林华说。

  教育薪火,代代相传。原来,林华曾是翁绳乐就读福建省长乐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福建长乐师范”)时的班主任,师生情谊持续四十余年,为了创作这首校歌,林华老师受学校之邀来平潭采风。

  2019年春,翁绳乐邀请林华从长乐来到崭新的岚城小学新校区参观,美丽优质的校园环境给了林华深刻的印象。“没想到这所学校这么漂亮,建筑磅礴大气,校园绿树成荫,当时给我的感觉是非常震撼的,想到了自己读小学,甚至在福建长乐师范教书的时候,条件都比这差远了。”林华回忆道。

  乘着实验区建设的东风,新规划建设的岚城小学硬件设施配套好、校园环境优,如何发展突出校园文化,是翁绳乐一直思考的问题。作为工作三十多年的教育人,他觉得一首优美的校歌,能浓厚书香校园的氛围,于是想到了文采斐然的林华老师。

  为此,翁绳乐带着林华在平潭四处采风走访,游览了巍峨的君山、美丽的竹屿湖和幸福洋,参观了施天章故居、十可知斋。岚城小学东承历史悠久的霞屿村,北依巍巍君山,西临广袤幸福洋,南朝风景秀丽的竹屿湖。“学校有厚重的历史,岚城小学溯本追源始于清朝同治庚午年,平潭清代名儒、正蓝旗教习施天章开设的讲学处‘十可知斋’,距今有150余年的历史。可谓占了天时地利,只需教育的合力,就能传承岚岛生生不息的海坛文化。”林华感叹道。

  林华对记者说:“通过走访平潭的自然景观,了解到岚城小学厚重的历史人文,我的灵感一下就来了。脑际闪过‘文以载道百年扬,滴水成渊问渠塘’,我跟翁绳乐校长说,这歌词‘有门’了。”

  返回长乐后,林华专心创作歌词,初稿完成后,还特意征求了几位文友的意见。为便于传唱,林华老师格外注重韵脚的押韵,逐字逐句细细推敲,前前后后修改十来次,《岚韵霞光翰墨香》才终于定稿。

  林华说,学校历史是根脉。“歌词‘天章霞屿办学堂,斯斋立说十可知’,正是源自岚城小学的历史渊源。林华老师创作这首歌词可谓精益求精,他说清代名儒施天章在霞屿村创办的讲学处‘十可知斋’的历史,一定要体现在歌词中。施天章还曾在清代海坛总兵吕瑞麟于清雍正年间创建的兴文书院中担任教谕,并主持讲学多年。兴文书院作为平潭学府之先驱,寓意明伦毓贤、多士万兴、向学乃文,有振兴文教之意。”翁绳乐说起林华老师的用心用情感动不已,林华老师将施天章办学立说的历史故事,写进了校歌中,这样校歌在学生的传唱中,也就成为岚城小学闪亮的文化名片。

  体育老师擅文字 一首歌词牵出40余载师生情

  “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经常听到这样的调侃,但翁绳乐笑着说,他爱好文学真是体育老师教的。原来,林华198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并获得教育学士学位。1999年8月任福建省长乐师范学校副校长、体育讲师。“我虽然学的是体育专业,但热爱文学,不惑之年开始坚持写作。”林华老师在言谈间,拿出新近出版的第三部文学作品集《长山乐水日月情》送给我们。

  翁绳乐接过话题说,林华老师体育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是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了多本文学作品集,是我们学生的偶像,我是他的四十年“铁粉”。

  翁绳乐与林华的师生故事要追溯到1985年。那一年,在福建长乐师范任教的林华老师为招生第一次来到平潭,23岁的他面试15岁的翁绳乐,这是师生二人第一次见面。

  林华谈到当年招生感慨万分,当年报考中等师范学校难度非常大,可以说是百里挑一,优中选优。不但文考成绩要高过当地一中录取线四五十分,还面试语文、音乐、美术、体育(包括体貌观察)四项,林华就是负责体育面试。“没想到小小少年,‘吹拉弹唱画跳’都很棒,他的素质远远高过我。”林华说,翁绳乐的当年面试体育合格是他亲手签字的,师生从此结缘。

  说来也巧,林华在30余年的教师生涯中,仅当过一年的班主任,就是翁绳乐这一届。一个是青年,一个是少年,年龄只差七岁,跟兄弟一样,亦师亦友。林华回忆道,当时福建长乐师范的文学社、广播站集聚了一大批文学少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校成立了“麓屏山”文学社

  (注:麓屏山是长乐名山,又名鹿屏山)和“长师之声”广播站。受老师的影响,翁绳乐加入了文学社和广播站,成为一名“小记者”,负责校内外新闻的撰写报道,那段快乐的时光让他至今记忆深刻。“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很多,他让我更加明白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对我的教育理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翁绳乐说。

  时光如白驹过隙,当年年少青涩的学生已成长为一校之长,把岚城小学办得有声有色,这让林华深感骄傲。“他是一个有文化理念、有教育情怀的校长,我衷心期望岚城小学如同校歌中所唱:迎着灿烂朝阳,走向诗和梦想的远方!”林华高兴地说道。

  长江后浪推前浪 制作MV校歌悠扬震撼“出圈”

  “啊,可爱的岚城小学/源远流长/我们众志成城/穿越历史桥廊/追求岚韵博雅/憧憬致远憾城……”在《岚韵霞光翰墨香》的MV中,岚城小学学子穿着整齐的校服,在学校“最美图书馆”里齐声合唱,在学校每一个角落幸福地求学、成长,让人心生美好。

  《岚韵霞光翰墨香》MV一经发布,便引来许多网友点赞、转发。“拍摄思路基本是根据歌词来的,整个视频的起伏也是跟着歌曲的旋律而起伏,用画面来烘托歌词,但是会比歌词更加具体,二者互相补充。”岚城小学音乐老师兼MV指导老师傅泽华介绍道,歌词中提到的君山、岚岛、竹屿湖、幸福洋等各个景点,拍摄团队都专门挑好的天气到各个景点航拍,视觉效果更佳。而歌词中比较抽象的比喻,如“如花、似田、如盾、若书”则用师生日常的生活学习画面来体现。

  比起拍摄,MV的剪辑难度更大。“歌曲都是合唱团的学生唱的,要对上口型就要一帧一帧去调整。”傅泽华说,为了彰显歌曲的节奏和逻辑,单是剪辑就改了七八个版本,每一个画面都是精挑细选,力求体现岚城小学的校园文化和办学质量。从MV中可以看到学校特色课程——非遗文化的闽剧、伞灯课程,传统文化的书法、武术等,学生们在阳光下露出灿烂的微笑,“走向诗和梦想的远方”,让人看得意犹未尽。

  这首用心制作的校歌得到了岚城小学学子们的喜爱。今年五年级的施婉彤同学既是霞屿村人,又是合唱团成员,参加MV录制让她深感骄傲和自豪。“能在这么优美的校园中学习,我觉得很幸运,通过校歌我认识了先贤施天章,了解了幸福洋和竹屿湖的历史,这些都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我好崇拜林华爷爷,将来我也想当一名老师。”施婉彤说。

  五年(3)班的施佑颜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有五万册藏书,坐在这里看书,真是太幸福了,每当唱起校歌,就有种力量感,让我觉得唯有好好学习,才能成为像校长那样优秀的人,我要努力朝着梦想好好学习。”

  链接

  施天章与“十可知斋”

  

  这首校歌“出圈”啦!

  

  1922年版《平潭县志》的《名胜志》中《书舍》一节记载了清代名儒施天章在霞屿村北的讲学处“十可知斋”:“清同治庚午建,施天章讲学处。自题云:余年逾知非,于世无禆。斋居读礼,讲学是资。自名斯斋,曰十可知。或请其说,试胪举之:白头黄卷,学问可知;拙守田庐,经济可知;卅年矮屋,事业可知;选科一第,功名可知;浮沉半世,声闻可知;罔极莫报,堂构可知;乾糇有愆,亲族可知;先施未能,交友可知;壮岁因循,晚景可知;生前栗碌,身后可知。嗟哉已矣,虽悔莫追。后生小子,如之何勿思?”

  施天章诗文在1922年版县志记录不少,有关于咏诵平潭君山的《登插云峰》,探访平潭四百余年历史、位于岚城的金峰寺《金峰八景吟》,游览咏诵君山古刹《游国清院》,以及海坛节气中元节的《海坛中元曲》和《拾米篇》《蜃楼记》《征题海坛名胜诗启》等诗文。

  

  这首校歌“出圈”啦!

  

  航拍镜头下的岚城小学。

(全文共3786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