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3831期 >> 006版 学习文摘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学习用典 宋阿毛:不畏强敌视死如归 编辑


学习用典


《习近平用典》

2023.07.19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朱熹用寥寥数语,勾勒出 皆备于我的时候,容易随心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宏大气 欲、利令智昏。月盈则亏,水满象,隐喻着修齐治平的理想境 则溢,身为领导干部只有心存界。习近平总书记借此阐明, 敬畏、手握戒尺,做到心底无私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职责,更 天地宽,才能达到日月每从肩应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 上过、江山常在掌中看的思想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 境界。“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觉坚持党性原则。一个人什么 眼大事”,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值时候容易犯错?就是以为万物 得领导干部深思。

  原典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南宋〕朱熹题白云岩书院对联

  释义

  这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福建漳州任知州时,为白云岩书院题写的一副对联。该联对仗工整,文字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有着丰富内涵和深刻寓意。上联说儒者肩负社会道义,两袖清风,可昭日月;下联说儒者读万卷、品万物、识时局,身在书斋,心系天下。寥寥数语,把古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以及应具备的品质说得清楚明白,给人以深刻启迪。下联最后一个字“看”古音为kān,读平声。

  其实,朱熹这副联语借用了唐宣宗李忱的七律《百丈山》的颔联。全诗为:“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李忱(847—859年在位),有“小太宗”之誉。这是他作为光王游历江西奉新县百丈山大雄峰时写的一首律诗。因为唐武宗所忌,李忱常晦迹外游,但吟出了“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诗句,显露出欲君临天下的雄心。几年后,他果真登上了大唐皇帝的宝座。朱熹将其颔联借用,巧妙地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化用为儒者的责任担当。

  来源:《习近平用典》

(全文共773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