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4111期 >> 004版 海坛风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古代“劳动节”意趣盎然 遥忆“五一”农忙假 烙饼者之美 人勤春来早,田畴染新绿 寻找一朵荠菜花 编辑


遥忆“五一”农忙假


邓训晶

2024.05.02

  □邓训晶

  每年一进入五月,大地千娇百媚,柳翠莺飞,新绿重重。在这个弥漫着花香草香的季节里,想起了我学生时代的“五一”国际劳动节。

  20世纪90年代末以前,我读书和教书时,都有一个假——“农忙假”。这个特殊的假,现在的学生恐怕知道的不多了。那时每年五月是收麦栽秧最忙的时节,学校特地安排放农忙假;十月则是挖红薯点小麦栽油菜的农忙时,也要放农忙假。少则一周,多则两周。农村的学生回家帮家里农忙,城镇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到乡下去“支农”。

  还记得我读书时,“五一”就放农忙假。老师说“五一”是劳动节,去支农更突出劳动的意义。“五一”一早,老师就带我们去乡下支农。不用上课了,不用做作业了,我们就像一群出笼的鸟儿,可以在田埂上随意打闹,随意跑跳,惬意极了。此时老师也和蔼可亲,不用像在课堂上那样严肃了,不用让我们完成作业了,此时的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来到支农的生产队,队长一般安排我们割麦子。我们穿着短袖,草帽也没戴,在麦地里,一会儿工夫,就把我们晒得汗流浃背。看似柔柔的麦芒,却是刺人的针尖。我们的胳膊、腿上都被麦芒刺得满是红点,又痒又痛。抓一会儿,红点就连成一片,被汗水一泡,奇痒奇痛,滋味难受,很多同学开始打退堂鼓了。

  休息时,坐在地头,老师跟我们讲“五一”劳动节的来历和意义。在1886年,美国芝加哥几十万工人为争取实行8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最终取得胜利。1889年,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人们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延续至今。所以,“五一”是个蕴含着斗争与希望,寄托了奋斗与理想的节日。

  听老师一席话,我们茅塞顿开受益匪浅,理解了参加劳动,是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今后的岁月里才有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斗志。割麦子这点苦都不能吃,长大了还能吃更大的苦吗?想到这里,我们一跃而起,拿着镰刀进了麦地。割得太快了,突然镰刀把我的手削去一块皮,血流不止。老师马上用带来的纱布给我包扎起来,叫我不要割了,但刚刚受到教育的我,一面痛得龇牙咧嘴,一面继续割麦子。

  支农时,我还学会了栽秧。那天队长让我们几个去递秧苗,还教我们栽秧。队长用三个指头捏住秧苗,然后插进田里,告诉我们不能用五指栽,五指秧返青不快。别看栽秧好像很简单,其实有很多学问。

  后来,我当老师了,每到“五一”劳动节,也要带学生去支农。我也像我的老师那样,让学生知道劳动的重要意义、劳动者的伟大精神。通过劳动实践,支农后写农忙假作文,内容真是丰富多彩。还记得学生们写的:田野因为有辛勤劳动的人,才生机勃勃;工厂有勤劳工作的人,机器才轰鸣;四季有不怕吃苦的人,大地才五彩缤纷;人生不怕累,活着才更有动力。

(全文共1120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