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4221期 >> J04版 芳草地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做文明人,行文明路 山河诗长安 神奇的南寨山 踏青 守护传统文化 才艺展示 责编


山河诗长安


平潭翰英中学 高二(4)班 俞建昊

2024.08.20

  倒一方砚台,高孤洒脱,续一支笔墨,白纸偕行。从《诗经》到楚辞汉赋,再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位位文人用诗文绣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浓厚底蕴。而这些文字有的薪尽火传,有的经久不衰,如同天上宫阙落入凡尘,随之跃出一轮骄阳,为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忆长安

  ——承平盛世,国泰民安

  “花灯暗,长安桥,巷南巷北闹;春宵短,日起高,一步一窈窕;回眸笑,风雨遥,岁月了无痕”。大唐盛世,万国来朝,一舞惊鸿,跨过千秋万载,是盛世长安三万里,金陵城上,何人守望?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写的是天上人间,歌舞升平。暮然回首,灯火阑珊。这是大唐盛世,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盈盈秋水打量着这雍容华贵的都城。

  诗人们写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他们如同清风一般,自由酒脱。从春夏到朝暮,他们歌唱,唱盈盈皎月,不甘逊于朝阳,覆满山河的霜,唱纤纤劲草,不为暴风折腰,毁我不灭的狂。

  荏苒岁月覆盖过往,任由时间白驹过隙,寒来暑往,不曾断绝。时光深处,谁在低吟?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岁月的流转,从来不会因为谁的喜欢或眷恋而多停留。时光像是一位冷美人,从容不迫地踱步向前,不曾停歇。眸里的风景,日日不同,夜夜流转。只在那盛世的一刹,便是日月悠长,山海无恙。诗人们还来不及细细描摹那些姹紫嫣红的美丽,落笔已是暮春时节的雨打风吹。

  梦大唐

  ——天才诗人,交相辉映

  边陲之地多凄苦,风飒飒,木萧萧,纵有美酒少一人,旌旗千里下长安。微醺风,舒长啸,揽君共笑儿时花。

  世人都想“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大唐盛世颜”。何为大唐?何为盛世?当是谪仙人泼墨缀下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瑰丽壮阔。“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意离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孤傲狂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情无边。“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放浪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洒脱与。这一切,让身处开元盛世的李白,在人生的后续篇章不断遥望那段无法重现的华彩。于是,他纵情山水,寄情诗海,活出了自己最精彩的人生篇章。

  即使是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依然会有“东风吹梦到长安”的眷恋,唯有杜甫理解李白。他理解李白吟诵出“痛饮狂歌空度日”的背后,隐藏的是“飞扬跋扈为谁雄”的痛苦。后来,杜甫的时代来了。他曾在年轻时登上泰山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在暮年写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安史之乱”终结了大唐盛世。国不存,家安在?但杜甫始终以国家民族苍生为己任,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告诉世人,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那场弥漫的硝烟,击碎了杜甫所有的追求和期盼。他反复叩问,该如何追寻天地的大道,他终欣然体悟,为生民谋福,方能称得上是大用。正如后世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于是,杜甫挥毫写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杜甫眉头一皱,让时代完整了。后人拜李白为“诗仙”。世人知道,他就是千古唯一的那个“谪仙人”。杜甫活出了另一种伟大的人生。李白如同天上而来,飞流直下,而杜甫如在大地上生长,厚重深沉。无论少了哪一个,大唐的天空都将黯然失色。

  望今朝

  ——诗承千年,赓续绵延

  如今,时代的洪流只会眷顾“风卷红旗过大关”的奋进者,而不会等待“雪拥蓝关马不前”的畏难者,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光荣征途中,我们这代青年人可谓是身逢盛世,肩负重任,必须以不忘初心的忠诚本色,只争朝夕的奋斗之志,乘风破浪的斗争之方,承诗千年,书写出属于中华文化赓续绵延的青春答卷。

  古之盛世,少年有为,直指苍穹。身处当今盛世,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风吹来了盛世,我辈当歌吟“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青春是一首未完成的诗,旋律跌宕起伏,歌词充满力量。每一个少年都怀揣着梦想,即使岁月漫长,也不曾畏惧。因为彼方尚有荣光在,那是一道指引前行的光芒,是希望的象征。

  (指导老师:吴正勇)

(全文共1693字)
分享到: